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以下简称攻关计划)是国家的指令性计划。它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综合性的科技计划从无到有,成为我国科技计划体系发展的里程碑。该计划自1983年开始实施以来,在科技促进农业发展、传统工业的技术更新、重大装备的研制、新兴领域的开拓以及生态环境和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等方面都取得重大进展,解决了一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难度较大的技术问题,对我国主要产业的技术发展和结构调整起到了重要的先导作用,同时造就了大批科技人才,增强了科研能力和技术基础,使我国科技工作的整体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六五”科技攻关计划包括农业、消费品工业、能源开发及节能、地质和原材料、机械电子设备、交通运输、新兴技术、社会发展8个方面的38个项目,112项攻关课题,分为1467个研究专题。其选题重点为:对国民经济起重大作用和有较大经济效益;研究研制工作有一定基础,能较快取得成果;研制成功后能使长线产品转为产销对路产品;能显著提高产品质量、实现出口创汇;带有综合性,需要跨部门、跨地区组织力量实施的项目。"六五"期间,国家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拨款15亿元,加上各部门、地方的多种形式投入,总计投资25亿元。直接参加科技攻关项目的科技人员10万多名。到1986年2月,98%的攻关合同完成了计划,共取得重要科技成果3900项,已被用于重点建设、技术改造和工农业生产的3165项,获得直接经济效益127亿元。“六五”科技攻关计划项目还为国民经济主要部门建立起122条试验生产线,297个中试车间和中间试验基地,168个不同生态地区主要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点,并为一批行业的重点实验室增添了装备、仪器,增强了我国的技术开发能力,并培养了大批科技人才和科技管理人才。
国家"七五"科技攻关计划在1986年-1990年期间组织实施。“七五”期间我国科技体制改革正式启动,许多重大改革措施和主要国家科技计划均在这一时期建立,国家发展科学技术3个层次的战略部署逐渐形成,科学技术既要为近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也要为本世纪末的最后10年积蓄力量,为经济腾飞创造条件。
经原国家计委、原国家经委和原国家科委组织专家共同研究,共选出76个项目、签订专题合同4966个,参加攻关的单位16000余个,科技人员达13万多人,其中科学家、工程师占81.2%。”七五”科技攻关计划资金以国家拨款为主(占47.6%),同时又注意多渠道筹资。截止1990年底,专题合同经费支出54.2亿元,为应用科技成果而新增的固定资产投资14.8亿元,共投入74亿元。主要内容按以下4个方面重点安排:
(1)行业发展中的重大技术和装备。这一类“七五”攻关计划中所占比例最多,共34项,经费14亿元,占经费总额40%。主要是面向经济,抓住行业发展的重大科技课题攻关。农业方面着重抓好良种选育和粮食转化,争取在“七五”期间使我国粮、棉、油等主要农作物更换一代,提高品质、抗性并增产10%以上。粮食转化主要是饲料,科技研究的重点是饲料蛋白的开发,发展配合饲料和畜、禽、是追赶8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大部分项目是国外成熟技术的消化吸收约占这类项目20%;自主研制开发,只引进关键技术和设备约占60%;结合我国特点发展的技术约占20%。以上三类工业科技攻关项目中,设备攻关占很大比重,并广泛注意了微电子技术的应用。
(2)重点新产品开发。这是针对国内外市场需求安排的一批攻关项目,共16项,经费5亿元,占计划总额的14.3%。主要是轻工、纺织、农产品的加工转化、金属和化工原料的深度加工和下游产品的开发等。
(3)新兴技术领域。“七五”科技攻关计划把新兴技术(包括微电子、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技术等)的开拓和发展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给予积极的支持,作了近期和中、长期考虑,共安排11项,经费11亿元,占31.4%。
(4)社会发展。在资源、生态、环境、医药卫生等社会发展方面,“七五”科技攻关设计划共安排15项,经费5亿元,占14.3%
1990年底,国家“七五”科技攻关计划91%的专题完成任务,获得科技成果10642项,其中达到80年代国际水平的6068项,占58%。共获各类国家级奖励155项,部、省及奖励1167项,专利334件。实际实用的科技成果5162项,占已通过鉴定成果的55.3%。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有1862项。签订科技攻关专题成果技术转让合同1418项,成交额9386万元。各专题成果的直接经济效益406.7亿元,投入产出比为1:5.5。在“六五”的基础上“七五”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建成一批新的科学实验基础设施,共建成试验生产线1339条,工业性试验基地872个,农、林试验基地和试验点2513个,各类数据库42个,国家农作物种资源库1座,库容总量40万份。科技基地建设大大增强了我国科技发展的物质基础。
“八五”初期,原国家计委、原国家科委在各有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下,以《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纲要》为依据,组织编制了“八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八五”攻关计划确定的目标是:针对当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急需要办的大事,解决需要科技发挥先导作用的重大问题;针对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带有方向性、基础性、综合性的重大课题集中力量攻关。“八五”期间,对攻关计划的管理体制进行了一些改革。首先,采取了中央、地方分级管理的方式,以调动地方依靠科技发展经济的积极性,拓宽国家重点科技项目的资金渠道。同时,引入了评估机制,对计划的执行情况、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改进建议。
1991年开始实施的“八五”科技攻关的重点是:继续坚持把农业科技攻关放在首位;加快传统工业技术的更新换代和装备现代化;把发展高科技促进产业化摆在突出位置;促进社会环境改善,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抓一批对国民经济中、长期发展有重要影响,有可能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方向性、关键性项目。
“八五”科技攻关计划共安排了农业、交通运输、能源、原材料、机械电子、现代通讯技术、工业过程控制技术、环境污染治理技术、遥感应用技术、资源开发和利用、重大疾病防治、人口控制等领域的181个项目。投资总额达9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拨款为45.2亿元,分别比“七五”期间增加了33%和39%。有10万多科技人员直接参加了“八五”攻关课题研究和应用活动。
“八五”科技攻关计划共取得科技成果6万多项,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以上的约占35%;获得国家专利近800项,形成新产品、新工艺5000项,新材料近3000种。共获得积压类国家级奖励125项。“八五”攻关计划的大部分成果已经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许多领域推广应用,5年累计取得直接经济效益超过600亿元。
通过“八五”科技攻关,我国选育出粮食、蔬菜新品种473个,普遍增产10%以上,其中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的新品种累计推广12.8亿亩。建立农业高产、高效试验研究及示范样板区50个,示范面积350多万亩,以点带面,辐射推广2亿亩,累计增产粮食60亿公斤,提高农民收入1倍以上。
科技攻关推动了重点产业的科技进步,取得了铁路运输重载技术、光纤通信技术、 60万千瓦火电机组、50万伏交流输变电、200兆瓦低温核供热堆设计和示范前期工作、石油钻采、蒸汽解制乙烯技术、重油催化裂化技术、煤炭综采综掘设备、氧煤强化炼铁技术等一系列重大成果,使产业部门的生产技术水平登上了一个新台阶,促进了产品的更新换代、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八五”科技攻关注重高技术领域的技术创新,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产品--青鸟系统、数控基本系统、大型程控交换机、离子束诱变生物技术等。CAD技术在建筑设计等方面应用与推广,使全国1万家设计单位中应用我国自主开发专用CAD软件已达6000多家,累计为国家节约建筑资金100亿多元以上;“EDI通关系统”的开发成功,进一步发挥了现行报关自动化系统的潜力;“大型集装箱检测系统”应用于海关口岸,对打击走私、贩毒等犯罪活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手段。“激光毛化轧辊技术”的应用可提高轧辊寿命3-5倍,提高轧制速度20%以上,使产品的价格提高15%左右,能使1个中型企业年新增产值上亿元。“生物技术研究”项目不仅促进了我国生物领域高技术研究的发展,而且推动了一批生物高技术成果的转化。基因工程药物和酶工程、发酵工程产品及新技术、新工艺开发成功,形成高技术产品产值达8亿元,潜在市场50亿元。
在社会发展领域,航空遥感时伟输系统在多次洪涝灾害评估工作中取得显著效果;“台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预报技术 ”应用于气象预报,1995年成功地预报了16号台风;“新疆紧缺矿产资源勘查”项目的实施,发现找矿靶区53处,矿点64处,新增科研预测储量黄金600吨以上,铅锌200吨以上,铜镍10万吨,并初步评价了了8个大型矿基地和9个中型矿基地以及11个远景找矿靶区;微生物法处理电镀废水技术及设备的应用,不但降低了电镀行业造成的环境污染,而且使电镀废水得到资源化利用;“重大疾病防治研究”取得多方面时展,食管癌高发现场综合防治研究使该癌死亡率明显下降,诱导分化治疗的临床研究给白血病及肝癌患者带来福音;新型节育器的开发为我国计划生育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
“八五”科技攻关项目的研究成果缩短了我国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增强了国家的科技储备和竞争力,“作物种质资源库建设”项目共采集、贮存了30万份种质资源,使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种质资源占有国;“YAG激光毛化冷轧辊技术装备”的研制成功,使我国成为继比利时、日本、德国之后第四个掌握该项技术开发应用于生产的国家,“非晶合金带材”项目突破了生产关键技术,完成了年产100吨非晶带材中试生产线,开发了几十种材料品种,质量达到美、日等国同类产品的水平;“AC-600压水堆”项目的实施,使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接近发达国家水平;“新药研究”项目研制出治疗疟疾的特效新药青蒿素新复方制剂已在27个国家申请专利;酸沉降研究、沿海大陆架研究、大屏幕电视平板显示系统等项目的研究成果有力地支持了我国有关部门对外谈判,在维护国家主权和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由原国家计委、国家科委、国家经贸委和财政部共同管理,根据“九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纲要,围绕农业、工业高新技术和社会发展等领域,本着“有限目标、突出重点、加强集成”的原则,在农业、电子信息、能源、交通、材料、资源勘探、环境保护、医疗卫生及防灾减灾等领域,组织多部门、跨行业、跨地区联合攻关,共安排了251个项目,5100多个专题,中央财政投入53亿元,引导地方配套和单位自筹达176亿多元。其中142个项目由原国家计委管理,109个项目由国家科委管理,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调整时,由原国家计委管理的142个工业项目归并到科技部统一管理。 “九五”攻关计划动员和组织了30多个部委和各地方政府与项目的管理实施,共有来自1000多个科研院所、700多个大专院校、5400多个企业的7万多名科技人员先后承担和参与了科技攻关工作。广大科技人员发扬“求实、创新、拼搏、奉献”的攻关精神,攻克了一批关键技术,取得了丰硕成果。据不完全统计,“九五”攻关计划共取得2万多项成果,其中150多项已经获得国家级奖励,获得1300多项专利,建立了4500多个试验示范基地,中试线、生产线等科研与应用基地;培养具有生产实践经验和研究开发能力的科技骨干2万多人,其中青年学科带头人5000多人,累计创造综合经济效益4300多亿元,其中直接经济效益950多亿元,出口创汇23.5亿美元。 1996年开始实施的“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在农业方面的重点任务是:通过已有技术的集成配套研究和示范,使科技进步在农业生产中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为2000年增产1000亿斤粮食作贡献;攻克一批关键技术为21世纪农业上新台阶和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在工业高新技术领域方面的重点任务是:完成“八五”期间已取得的高新技术成果的工程化研究与开发,形成若干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并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高技术产品,推动传统产业的技术创新,加速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突破某些重点高技术领域的关键技术,为下一步产业化提供支撑。 “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在社会发展方面的重点任务是:建立新药创制保障体系,开发10个左右I类新药,促进我国新药产业的形成,加强资源勘探和自然灾害预报的研究,加速住宅、环保产业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攻克一批社会发展相关领域的关键技术,为缓解人口、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制约和压力提供技术支撑。 “九五”期间,在农业领域,围绕确保粮食等农产品有效供给、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加快农业产业化等方面,共安排22个项目,800多个专题,近1.8万人参加农业科技攻关,共培育农作物新品种664个,开发新产品988项,建立试验基地1995个、示范点4807个。这批成果的取得,显著提高了我国农业科技水平,使其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缩短了五年,为实现我国农产品由长期短缺到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发挥了巨大作用。 “九五”期间,在工业高新技术领域,按照“两个转变”的要求,以大力提高工业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一是结合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如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大型核电站、三金工程、集成电路、大型乙烯工程等,攻克一批关键技术,研制一批关键设备;二是针对行业技术进步的需要,研究、开发和推广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工业过程自动化、精密成型、连铸连孔、新材料、新工艺等关键、共性技术;三是在提高传统工业制成品的技术含量的同时,在计算机、通信、精细化工等领域,努力培育新兴产业。五年来,共安排182个项目,2300多个专题。一批攻关成果的开发和应用,增强了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提升了重点行业整体技术水平,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使我国产业部门的生产技术水平和工程建设能力上了一个台阶。 “九五”期间,以全面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为主线,在社会发展领域科技攻关重点开展了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将提高和改善人民生存条件和生活质量放在突出位置,安排了一批直接关系人民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医药卫生、环境保护以及住宅建设等领域的项目;二是以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为重点,加强国家紧缺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生产安全、社会公共安全等方面技术攻关;三是注重气象、地震的预测预报,海洋、极地的考察,全球气候以及文化探源等社会事业的发展,推动科技、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五年来,共安排47个项目,2000余个专题。 通过“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的实施,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为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做出了突出贡献,为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强的科技基础。总之,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科技攻关计划在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还探索并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经验。一是从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及重点出发选择项目,密切了科技与经济在源头上的结合;二是采取用户牵头、产学研联合攻关的机制,引导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和投入的主体,企业参与了90%以上的攻关项目实施;三是坚持自主开发与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实施高起点的技术攻关;四是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全社会联合攻关的局面;五是科技攻关与人才队伍建设相结合,培养和造就了一支高水平的科技攻关队伍。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继续坚持面向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从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需求出发,以促进产业技术升级和机构调整、解决社会公益性重大技术问题为主攻方向通过重大关键技术的突破、引进技术的创新、高新技术的应用及产业化,为产业结构调整、社会可持续发展及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提供技术支撑。 ● 农业科技总体水平再上新台阶,部分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 力争在3-5年内使我国若干重点产业领域的整体技术和装备水平接近或达到发达国家二十世纪90年代中期水平; ● 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有明显的提高; ● 科技自身的持续创新能力有明显增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