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事迹 :
献身茶业终无悔 心底无私天地宽
武方智
(注:照片由覃士才本人插入)
八月末的一天,山城天气,已经有了几分凉意。为了补充老覃事迹材料有关采花工作的情况,笔者采访了原采花乡科技副乡长、我县资深的茶叶专家覃士才同志。
一、闪光的履历
覃士才,覃兆三的六子(才、柱、磊、落、平、安)之长。1949年2月生于五峰长乐坪镇苏家河村。土家族。正正高级农艺师(系60年来,五峰农业系统、宜昌市从事茶叶专业技术领域里第一位取得正高级技术职称的茶叶专家)。由父母培养1968年12月“广东茶叶技术学校”毕业并参加工作。1987年12月“北京人文函授大学农经系”毕业。2009年4月退休。现任自治县老区建设促进会常务理事、中华茶人联谊会理事、“宜昌市专家评委库”成员和中国茶叶学会会员。历任采花乡科技副乡长,县畜牧特产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副总农艺师(党委委员),县农牧业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并兼任首届县特产技术推广中心(现为县茶业局)主任,县茶业局党支部书记,县农业局副总农艺师等职。
1986年以来,他先后当选为中共采花乡第二次、五峰县第七次、宜昌市第二次党代会代表,宜昌市第二、三届政协委员,宜昌市第三、四、五届(1995~2006年)优秀专家,县、市优秀共产党员,县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科教兴县十大标兵”,市科协“一大”、“二大”、“三大”、省科协“五大”代表。先后荣获省科协授予的“燎原工程”先进个人,省科委等13家授予“科技进步奖”、“科技服务奖”; 他是五峰“采花毛尖”、“长乐毛尖”、“五峰毛尖”等名茶的主要创始人之一。省农业厅授予“八•五期全省名优茶生产技术推广先进个人”、“八•五期全省特产技术推广先进个人”、全省“特级制茶能手”等荣誉称号。他是五峰获省政府专项津贴的茶业专家。其生平或传略相继收入2014年10月出版的《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志》(1985——2005年)P707面、2014年7月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中华覃氏志•湖北卷》P169面、《中国劳模风采》、《中国学者》、《共和国功臣》、《共和国功勋人物风采》、《新中国档案》、《国史人物档案》、《中华茶人诗描》、《中国民俗志。五峰卷》、《中华爱国文典》、《中国专家人名大典》、《中国大陆知名专家学者成就展》、《永远的光辉》、《新中国红色诗词鉴赏》、《歌颂伟人。情系中华》、《颂歌献伟人,唱响中国梦(诗词集》P873—875面、《中华姓氏文化名人辞海》P458页、《江山多娇》和《中国传统文化大典•当代人物卷》等数十部名典、大典、辞典以及《中国名人网》、《中国科技创新网》、《中国茶叶网》、《世界优秀专家网》等多家网站中。由于他突出的专业成就,1995年11月至2006年12月,先后参加由省人事厅组织的专家在北戴河疗养,宜昌市委组织部组织的国内云南、四川度假旅游及宜昌市优秀专家首次组团出国出境到“香港、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澳门”度假考察;经县委组织部同意,应五峰镇香东茶场老板刘万学的邀请到蒙古国考察了茶叶市场。
不遗余力地宣传介绍五峰名优茶。覃士才参与了湖北科技出版社等出版的《湖北茶文化大观》、《湖北名优茶》和《湖北名茶》三书及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湖北农业在前进》宣传画册在五峰的组(撰)稿工作;1996年4月,他向省农业厅争取,邀请中央电视台来五峰拍摄《五峰名茶》专题片,参与该片解说词撰稿和拍摄协调工作。《五峰名茶》于1996年7月26日中央电视台第七套节目、1997年4月4日央视第二套节目和1998年元月14日央视第七套节目先后三次播放。这是“五峰名茶”首次以专题片形式荣登“央视”向全国推介。
覃士才长期从事茶叶技术推广工作,自1968年参加工作以来,在长乐坪、采花等乡镇农技站、畜牧特产技术推广站工作。在乡、村与基层干部及农民朋友打交道,已有4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茶叶生产和科技推广方面的实践经验,并做出了显著成绩。早在1996年9月,《三峡党建》第9期“优秀专家征文”栏目和1997年元月28日《科技日报》第6版分别以《茶山有只“金凤凰”——记宜昌市管优秀专家、湖北省特级制茶能手覃士才》为题,进行专题报道。1999年5月县委组织部拍摄《献身茶乡终无悔》专题片在五峰电视台几次播映(并呈报市委组织部);赵长婿同志撰写的《献身茶乡终无悔》的覃士才专稿,1999年8月11日在湖北人民广播电台《城乡立交桥》节目中播出。照片《品茶》在1999年10月2日《湖北日报》第4版《与共和国同龄》专版(专版共刊登了9个人的照片)刊登。
他依据历史文献考证推算,第一个提出五峰距今2300多年前就有自然生长的茶树的结论,为专家学者所认可。茶树品种退化,种茶方式比较落后,世代相沿,长期滞后。为了尽快改变这种状况,1975年秋,五峰学习贵州湄潭密植矮化速成丰产茶园栽培技术,县农业局确定五峰镇(时为城关镇)香东茶场为全县的密植矮化速成丰产茶园试点之一。1976年7月,覃士才从长乐坪农技站调到县农业局,根据县委的统一部署和农业局安排,委派覃士才为香东茶场蹲点茶叶技术干部。他连续在香东茶场办点七八个冬春,“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与茶场干群团结奋战。1975年秋冬所建起60亩高产茶园,通过抓“土、肥、剪、保、采”等技术措施的管理,到1980年终于实现 “一年种,二年采,三年亩产过百斤,四年一百五十斤,五年单产过双百斤”。 采摘投产期比一般茶树提前2—3年,第5年的采摘产量比老茶园产量提高近10倍。1979年2月28日县革委会授予“本职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的荣誉证书。在上世纪的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香东茶场的试点经验相继在五峰全县和宜昌地区各县茶区进行全面推广,地、县两级多次在这里召开现场会。县内外先后来茶场参观达2000多人(次),湖北电视台在此拍过电视专题片。1981年夏季,湖北省委和省政府领导许道琦、石川等同志曾到现场视察(有照片),并给予热情鼓励。
所写《科学种茶,速成丰产》一文在1981年贵州《茶叶通讯》第4期发表。参与主持完成的“密植速成茶园”、“低产茶园改造”项目,分别获得县、市二、三等奖。
二、难忘的采花
香东茶场试点工作的成功,并没有让覃士才沾沾自喜。他清醒地意识到,要想五峰茶叶生产大打翻身仗,就必须大力推广应用矮化密植速成丰产茶园栽培技术。1985年初,他被下派到当时五峰重点茶区——采花乡工作,任农办副主任并兼任采花畜牧特产技术推广站站长。他在采花触目所见, 多是未老先衰的老茶树和老式茶园。到采花第二天,他就一头扎进茶区,到农户走访调查,找村组干部群众座谈,到茶园实地查看,短短两个月就跑了4个村100多户。经调查统计,该乡此类茶园足足有5000多亩!1987年5月至1990年7月,覃士才被组织上提任为科技副乡(镇)长,积极大胆地协助乡党委、乡政府抓全乡的茶叶生产。积极给乡党委、政府提建议决策参考。1985年底向乡党委、乡政府提出《认准茶叶优势,大胆开发开放,建设茶叶专业乡》的规划报告,并在规划报告中提出10条带政策性的建议。1987年5月在乡人代会做了主题发言并在分组会上认真进行讨论(该文获县茶叶战略研讨会论文三等奖、获“科教兴宜战略研讨会”优秀论文奖)。经全乡人民的共同努力提前一年实现“七.五”茶叶“万亩、万担、三百万元”的发展规划。从这时起,他在采花乡一蹲就是八年,足迹踏遍了全乡20个村、100多个组的山山寨寨。
改造老茶园,不仅需要抽槽换土,施足基肥,还需要台刈或修剪。因此,遇到了习惯势力的阻碍。有的茶农甚至说:砍脑壳都可以,就是不准砍茶树!覃士才力排阻力,并决定选择黄家台村以及长茂司村十组、白鹤村五组办试点,办好样板。当时,黄家台村700亩茶园仅3万斤的年产量。他实地调查后心中有底,就敢拍胸打保票。他说:“按我讲的方法搞,三年产量全村达到10万斤,达不到,扣我的工资赔!”为了动员茶农放手改造老茶园,消除疑虑,他深入农户,挨家落户的宣讲茶叶科技知识,进行现场示范。乡财政所为了支持覃士才的工作,扶持低产茶园改造,连续三年凭覃士才的担保签名将茶叶专项贷款发给科技意识强,敢于吃“螃蟹”的茶农,从而推动茶园技术改造工作。老覃长年在茶园劳动,双手磨起厚厚的茧块。通过艰苦的思想工作和带头实干,帮助这个村既改老园又建新茶园。到1989年,该村与1985年相比,茶园面积由700亩增至950亩,茶叶总产量由301担增至1000担,单产由46.3斤增至151.3斤,人平产茶由31斤增至97.5斤,人平茶叶收入由71.3元增至331.38元,茶叶年收入千元以上的户由5户增至120户。1989年宜昌地区科委、农委、科协联合授予黄家台“科技示范村”称号,并提前两年实现“七五”茶叶发展规划“千亩、千担、三十万元”的目标,成为五峰第三个(渔洋关桥河村、白鹿庄石桥沟村)跨入年产10万斤茶叶产量的茶叶大村。该年,由覃士才兼任站长的采花乡畜牧特产站,被评为宜昌地区“七五”期畜牧特产技术推广工作先进单位。覃士才也被评为宜昌地区“七五”期畜牧特产工作先进个人。覃士才撰写的关于该村《科技兴茶,由贫奔富》的文章在中国茶叶科研所主办的《茶农致富之道》1990年第1期刊发。1990年3月乡党委书记胡大锡根据科技副乡长覃士才的事迹,在宜昌市委召开的“科技副乡镇长座谈会”上作了题为《依靠科技进步,茶乡由穷变富》的典型发言。1988年3月由采花乡党委、乡政府上报材料,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同意覃士才获得“晋升一级行政工资”的奖励。
由于老覃在黄家台村蹲点发展新茶园和研制名茶,使村民们普遍受益。为此,1993年7月黄家台村党支部、村委会给县畜牧特产局赠送“依靠科技,振兴茶业”锦旗一面。在黄家台村等样板的推动下,采花全乡提前一年实现 “万亩万担三百万元”的“七五”规划目标,茶园面积由1985年7496亩增至10321亩,茶叶产量由4588担增长至9840担,茶叶总收入由105万元上升至300万元,真正成为全县、全市茶叶大乡。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五峰茶农的商品意识日渐浓厚。为了适应茶区群众的迫切要求,五峰一批茶叶技术干部在创名优品牌、提高精品茶质量和争名创优夺金奖方面,进行了长期而艰苦地努力,覃士才参与其中,作出了突出贡献。1989年、1990年春茶期间与乡畜特站的技术干部一起在长茂司、白水等村白天采摘名茶鲜叶,晚上在农户家炒制,参评的“白鹤茶”、“蓉美毛尖” 获县政府、市科委、市畜牧特产局奖,这就是研制“采花毛尖”的前凑 。
1990年7月,县委组织部调覃士才任县畜牧特产局副局长,主管全县以茶叶为主的特产生产。为了突出重点,抓住龙头,开发名茶,1990年9月至1995年,覃士才继续到采花乡蹲点,与茶叶专家许锡亭等人一道主持完成县科委下达的“采花毛尖名茶技术研究推广与开发”项目。四年中的茶叶加工季节,他基本上是吃在采花,住在采花,日夜辛劳工作在采花。为了确保1991年春批量“采花毛尖”茶的开发成功,1990年10月在采花举办了大型名茶制作培训班,1991年春茶开园前再次进行技术演练并把主要技术力量留在长茂司茶厂开发“采花毛尖”。为了确保采花“毛尖”和“珍眉”两大主导名优茶的质量,覃士才与采花畜牧特产站的技术干部傅本鑫、李祥友同志一起从茶园选择、鲜叶采摘、杀青、揉捻、整形、烘干、提香、审评包装等层层把关,每道工艺程序他都一一过目,严格审验。有的茶工不习惯这种质量管理方法,便对覃说:“何必这么顶真,好茶歹茶都是赚钱!”覃士才心直口快地答道:“质量就是茶厂的命,命是用钱买不到的!”为总结经验,少走弯路,推广“采花毛尖”制作技术,1992、1993年春茶开园前又在采花进行了名茶技术培训。1992年9月县特产技术推广中心全体技术干部为授课及实习指导老师,在渔洋关县茶科所举办了为期一周的“全县名优茶加工制作培训班”。
通过实施该项目,覃士才等茶叶专家、专业技术人员为采花茶乡开发出“采花毛尖”、“采花珍眉”等名优茶,培训了一大批茶树栽培、名优茶加工制作的技术骨干,并取得了十分明显的经济效益:到1993年底,全乡茶叶产量达545吨,茶农收入650万元,茶叶税收105万元;与1990年相比,三年累计新增茶叶收入1650万元,新增茶税282万元。由覃士才主持制作的“绿珠牌•采花毛尖”茶,1995年5月宜昌市政府授予名优茶锦旗,同年10月荣获“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1996年荣获湖北省农业厅首届“鄂茶杯”金奖;1997年2月,被省农业厅授予“湖北十大名优茶精品”。 同年10月“绿珠牌•采花毛尖”茶,在第三届中国农业博览会上被推荐评定为名牌产品,认定为国家级名茶,采花乡政府为感谢县农牧特产部门科技兴茶所作出的贡献,1995年向县农牧局赠锦旗一面,赠送覃士才个人纪念镜匾一块,上题“茶山情河,源远流长——指导制作名优茶纪念”。而今“采花毛尖”以成为“湖北名茶第一品牌”,“中国驰名商标”、“钓鱼台国宾馆特供茶”。
三、耀眼的业绩
“‘开发一只名茶,盘活一个茶厂,福及一方茶农。’这是我在长乐坪镇茶厂主持研制成功‘长乐毛尖’名茶并取得‘社会、经济’双效益后所总结的一条经验。”问起“长乐毛尖”的研制经过,覃士才这样告诉笔者。
那是1993年4月,覃士才应邀到长乐坪镇茶厂开发名优茶,以带动该镇茶叶经济发展。这家茶厂原是养猪厂,1992年改造成茶叶加工厂,从厂领导到职工全是新手,初学入门,小打小闹,边学边干了一年。1993年春,镇党委、镇政府提出大抓茶叶搞“三改”,即“茶叶培管低改高,茶叶加工粗改精,茶叶销售零改整”的整体性要求。但是,该茶厂1993年3月底至4月下旬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由于各种技术原因,亏损14600元。在此关键时刻,长乐坪镇政府王鑫同志、茶厂老板谭登银开车专程到采花商请覃士才进行技术指导,与乡党委、政府领导商量同意后,覃士才并带李祥友一起随车来到长乐坪茶厂。
到厂后,覃士才一没照搬老法子,二没匆忙拍板定案,而是同茶厂领导和技术骨干一起,围绕茶叶质量因素细分析、找原因、定措施。通过认真分析和调查摸底,覃士才提出 “从抓采摘质量入手,严把加工质量关,以茶叶培管作基础,创制长乐名优茶”的基本思路。随即,覃士才便与两位厂长赶到卸甲坪村四组茶农的茶园里,向正在采茶的20多名茶农,当场传教采摘技术,他边讲边采,改掉“一把抓”的采茶旧习惯,一律按照“一芽一叶”名茶采摘要求,实行分批多次采摘法。他还同茶厂领导一起爬山越岭到洞口村五组、六组等茶园集中的组,现场传授和指导。自此,长乐坪茶农开始了采摘技术上的一次大革新。曾有两个茶农所交的鲜叶不合格,茶厂付款后,茶厂的负责人将茶叶倒在茶厂门口路面上,以警示茶农搞好鲜叶采摘。
为了制出高质量名优茶,覃士才与茶厂职工同吃、同住、同劳动,连续两天两夜,为茶厂制作出第一批名茶。4月29日,恰逢省农业厅经作处处长和市畜特局局长等领导路过长乐坪茶厂,覃士才便请他们到厂指导。省、市领导和随行的茶叶专家喝了刚刚制出的茶后,异口同声地连赞 “好茶!真是上好的毛尖茶” !省农业厅经作处处长蔡湘文听了介绍后,当即将此茶命名为“长乐毛尖”。
“ “长乐牌•长乐毛尖”茶批量生产投放市场后,十分抢手,供不应求。连续三年荣获省农业厅特等奖,这在全省连续17届名优茶评比中实属少见;1994年获中国“陆羽杯”名茶评比优质奖, 1995年获宜昌市人民政府授旗颁证名优茶,同年12月荣获“首届中国国际食品博览会”名茶金奖。茶叶税收三年翻了3番。时任县委书记的文万照为长乐毛尖茶厂题写了上联“要知长乐长常乐”,下联“必饮名茶名优茶”,横批“长乐毛尖的奉献” 。1996年获省农业厅首届“鄂茶杯”金奖,1997年2月省农业厅授予“湖北十大名优茶精品”称号。同年10月在第三届中国农业博览会上被认定为湖北地方名茶,时任省长蒋祝平为该厂题写了“长乐毛尖茶厂”。为此,长乐坪镇政府先后两次给覃士才所在单位及他本人赠送锦旗。
根据县茶叶工作领导小组和县农业局统一安排,1997年初,覃士才应渔洋关镇党委、政府多次邀请,到渔洋关镇新建仁园寺茶厂并主持创制“仁园牌•五峰毛尖”名茶获得成功。此茶批量投放市场,以“形美、香高、味甘醇”而受消费者好评。1997年5月底,与茶厂老板薜开朗一起进京参加“97中国国际茶会”展评,荣获名茶金奖,并有多名国内外茶叶专家在留言簿上留言签名。短短一两年中,该产品已进入中央党校、中组部、水电部,销往海南、湖南、河南和武汉等省(市)。
至1997年底主持或参与研制的“绿珠牌•采花毛尖”、 “长乐毛尖”、“五峰毛尖” “水仙春毫”等名优茶,获国际、全国、省、金奖20余只(次)。其中,“水仙绿茶”获省政府优质产品奖,1995年全市评选十大名优茶五峰获得7只;1996年参加全省名优茶评比,五峰选送20只参评,获“鄂茶杯”金奖17只,银获2只;“绿珠牌•采花毛尖”和“长乐毛尖”茶获“湖北十大名优茶精品”;“采花毛尖”、“千丈白毫”和“三峡茗芽”茶获1995年获“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我县首次参加)金奖。“长乐毛尖”1993~1995连续三年获省名优茶评比“特等奖”,1995年12月获“中国首届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五峰毛尖”获奖“97中国国际茶会”金奖。还有“水仙春毫”获“中国西部地区名优茶评比”金奖,“皇家毛尖”获省茶叶协会“百家争茗”一等奖。“蓉美毛尖”、“白鹤茶”获县、市优质奖。通过“请名师、制名茶、捧金杯、增效益”组织开发名优茶,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自1990年以来,覃士才在为五峰茶叶捧金杯、创精品、树名牌、增效益而勤奋工作的同时,仍然没有放松茶叶栽培技术推广工作。1991年至1993年,主持承担省农业厅下达的五峰“万亩名优绿茶生产综合配套技术”丰收计划项目。实施面积10712.5亩,超下达计划任务的7.13%,项目区内茶园单产超计划下达指标的11.7%,名优茶产量超计划下达指标的1.7倍;该项目三年累计新增产值1467.41万元,新增纯收入511.69万元,为国家增税300万元,项目成果达到省内先进水平。该项目经评审验收上报后,1994年获全省农业厅“丰收计划”项目成果二等奖。
通过组织全名茶在开发。1996年与1990年相比,全县茶叶面积由60677亩上升到73850亩,茶叶产量由l689吨上升到2026吨,茶农收入由1150万元上升到3000万元,茶叶税收由235万元上升到600万元,名茶产量由1990年的0.25吨上升到1996年的80吨。为五峰赢得了全省“名茶大县,效益强县”。使茶叶小产品成了我县民族经济的大产业(2005年全县茶叶面积1 2 .l万亩,茶叶产量4606吨,其中名优茶占50%以上,茶叶收入1.3亿元)。在此期间组织全县特产干部开展“蹲好一个茶厂,制好一只名茶,管好一片茶园,带好一个乡(镇),写好一篇文章”和“双向选择,有偿服务”实施名茶精品战略的做法,受到省厅肯定,撰写的总结材料在浙江《茶叶》、《贵州茶叶》杂志上刊登。所参与主持的“采花毛尖名茶技术研究推广与开发”获县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完成的“万亩名优绿茶生产综合配套技术”项目,1997年2月获省政府星火奖(项目完成人排名第1)。
在上世纪五十至九十年代中期大量从外地调运茶籽发展新茶园,使我县的茶树群体品种逐渐退化。在茶树品种改良工作中,从1994年开始,由覃士才牵头主持,以县特产中心技术干部为主,有关乡镇特产干部参加,组织选育五峰“早熟、多毫、深绿色、大叶种”的本地优良茶树单株,首先在县茶科所建单株母本园,初选出的本地茶树22个单株,并采用塑料袋装土扦插获得成功; 1995年、1996年采取单株扦插12000株。他参与了1997年秋季五峰引进国家鉴定的无性系优良茶树品种,建立600亩茶树良种母本园的引进栽培和技术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工作,加大了五峰茶叶品种改良工作的力度。
从1996年底开始引进无性系茶树良种茶苗进行栽培。至2006年底止,全县共发展无性系良种茶树园l万余亩。覃士才撰写了《从跨世纪全县茶叶发展的战略高度认真做好茶树母本园建设工作》、《建无性系茶树良种园技术要点》等材料发至全县。直接指导白岩坪村、洞口村、石桥沟村、月山村、汉马池村、水浕司村以及采花乡部分村组发展无性系良种茶树园。从现有资料来看,他在建无性系茶园中,提出并实践的调运茶苗每300~500株一扎,根部并用方便袋包扎、茶苗移栽后用地膜覆盖、定植半月后对茶苗进行叶面追肥等三项技术,均属全国首次提出并用于实践,效果十分明显。参与主持完成的“五峰茶叶亿元工程项目关键技术研究”获宜昌市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和省政府二等奖。
品种选育是打基础、管长远,福及子孙的一项工作。“种子工程”在农业生产上被称之为高科技领域。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对种子工作都有重要指示或论述。而茶树品种是茶叶生产最基本、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也是茶叶产业化经营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商品之一的茶叶,市场竞争主要是质量的竞争,说到底是品种的竞争。因此,茶树品种在现代茶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同时,茶树是一种木本经济作物,一个优良茶树品种一但被选育出,可受益几十年、上百年、甚至几百年,福及好几代人。更重要的是选育五峰地方无性系茶树良种,享有自主知识产权,可以进一步实现我县茶叶以质取胜、以早取胜,促进县域茶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选育本地茶树良种还具有对本地自然气候条件更加适应的优势。五峰是“中国茶叶之乡”、“中国名茶之乡”,通过开展品种选育,进而将改写“五峰茶好喝,但无本地当家品种”的历史。长期从外地远距离调运茶苗的现状也将得到明显改善。
覃士才长期主持开展五峰地方无性系茶树品种选育工作。现已有“五峰104”、“五峰212”、“五峰310”等3个茶树品种(覃氏均属第1完成人)已由省里审(认)定。“五峰212”、“五峰310”和“五峰602”等3个品种参加了全国茶树良种区试。经24年的选育,“五峰104”经省专家现场考察,正式审定并命名为“鄂茶7号”(商品名“五峰柳叶早”),获省重大科技成果登记(登记号为“EK040641”),获宜昌市科技成果三等奖(排名第1),从而填补了五峰古老茶区无省级无性系茶树良种的空白。主持开展的全县第二次茶树品种选育工作,经三次淘汰已有6个单株在省果茶研究所、咸宁农科所进行区试。省内区试于2006年底结束,撰写的《五峰212、310茶树新品种选育研究报告》已在2007年《贵州茶叶》第3期发表,并收入李传友主编,湖北科技出版社2008年8月出版的《湖北茶产业发展纵横》一书中,获省茶叶学会论文一等奖。2008年3月30——31日,省种子管理站组织专家来我县对五峰212、五峰310两茶树新品种进行了现场考察鉴定。2009年4月3日在武汉召开的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四届第十次常委会议正式通过审(认)定,并正式命名为“五峰310”、“五峰212”,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茶2009001”、“鄂审茶2009002”。 2010年4月获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是科技创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登记。2011年3月获宜昌市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1)。2003年12月至2009年12月“五峰212”、“五峰310”两个单株分别送到湄潭、信阳,中茶所参加全国第三轮茶树新品种区试2009年底基本结束。目前我县已建五峰212、五峰310茶树良种母本园750亩,并在外县进行大面积栽植或扦插移苗。所选“鄂茶7号”、“五峰212”、“五峰310”含氨基酸分别为6.3%、5.4%、7%,氨基酸含量高于目前公布的国家级77个茶树品种中的黄山种含量4.98%(在77个品种中含氨基酸4%以上的仅8个)以上,自认为所选茶树单株含金量比较高。2010年7月“五峰212”、“五峰310”已申报国家级品种。撰写的全国茶树新品种审定材料——《五峰212、五峰310茶树新品种选育报告》在2010年《贵州茶叶》第4期、浙江《中国茶叶加工》第3、4期(连载)发表。
为了推广五峰地方茶树新品种,覃士才从1999年至2008年直接指导,先后在石桥沟村以及周边村发展五峰104、五峰212、五峰310茶园近百亩;在我县不同海拔高度的石桥沟村李鹏林、吴远智,水浕司小河张培武,五峰镇香东村颜家政的责任田以及五峰镇香东茶场建立了五峰地方茶树品比园(展示园),以进一步了解各品种的特征特性。
覃士才还撰写了《县人民政府关于无性系茶树良种选育推广项目立项的请示》(即五政发[2001]14号文件,2001年2月23日宜昌市常务副市长郑广玉给予重要批示)、《五峰地方茶树品种选育》等多个项目材料。
覃士才作为主要技术参与人之一,参与完成了《全国第一批农业标准化建设项目•五峰绿茶示范区》项目。由他执笔的《五峰毛尖企业管理标准》、《五峰土家族自治县茶树密植速成丰产栽培技术规范》及《五峰地方炒青绿茶采制技术规程》后经修正、完善,于1997年11月由省技术监督局发布实施。经三年实施,1998年12月,由国家组织专家来我县进行现场考察,以97分通过验收。
抓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和有机茶生产。2001年、2002年覃士才撰写材料成功申报了“天麻剑毫”、“向师傅”两只有机茶。参与主持全县“创建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示范县”项目,2004年12月14—16日,受农业部的委托省农业厅组织专家进行现场考察,以97.5分通过验收。,
2000年、2001年,覃士才组织茶业局技术干部进行茶树嫁接换种实践,其成活率在90%以上。2006年8月在采花乡星岩坪、磨家溪两村进行较大面积茶树嫁接换种,标志着茶树嫁接换种在我县获得成功
2005年11月22日应邀作为全国18名茶叶专家之一,参加在湖北省农业厅举行的《“采花毛尖”争创“湖北第一”名茶品牌》的论证会。
在覃士才1994年2月至1997年2月任县农牧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和兼任首届县特产技术推广中心(现为茶业局)主任勤政廉洁。三年中,县特产技术推广中心1994年、1995年、1996年分别获省团委、省妇联、省科委、省农业厅授予的全省先进单位。为单位积累(无内外欠帐)了资金近20万元(我接手仅可用资金仅伍千元)。
四、丰硕的成果
1997年至2006年覃士才被推荐为宜昌市第二、三届政协委员。在这10年中撰写了茶叶、畜牧、交通、旅游、烟叶、科技、能源……等方面的提案19份(含联名及县政协提案1份)。其中二届四中全会提交的第158号“关于将天罡市场建成宜昌市三峡茶城”的提案(第1提案人),据悉,有二名市长在提案上签字督办,《人民政协报》曾两次报道《一份提案救活了一个市场》,并收入宜昌市政协编辑出版的《参政议政写春秋》一书中。2005年元月11日在县政协六届二次会议期间,覃士才提交了《关于修建五峰茶叶馆 挖掘保护古茶树、茶文物、茶文化的建议(即:第79号)》的提案。在市、县政协大会的的发言材料《认真实施茶叶亿元工程项目,把五峰茶叶推向21世纪》、《严格控制茶叶农残 ,大力发展有机茶》、《加大茶叶支柱产业建没力度,推进宜昌茶叶可持续发展》、《把五峰建成全国“名茶大县”几点建议》、《把“采花毛尖”打造成为“湖北第一名茶”品牌》入政协材料汇编中。
覃士才作为一名茶叶专家,他既是茶叶生产的实干家、名茶制作的特级制茶能手,又是对茶园培管、名茶研制实践经验加以总结的有心人。他长期以来节衣缩食寻购茶书,现已购买、收藏各类茶叶专业书刊1500多册(本),他坚守着“用书本知识指导实践,积实践经验总结成文”的业务工作原则,通过三四十年的实践,总结出了茶树栽培的“大、多、重、高、强、长、早、齐”这八个字是构成或实现茶叶高产、稳产、优质的综合因子,其论文收入1998年《湖北省茶叶学会论文集》、《世界学术文库 .当代文化卷》。在《加大茶叶支柱产业建设力度,推进宜昌茶叶可持续发展》一文中,把茶叶提到“优势产业”、“特色产业”、“新兴产业”、“致富产业”、“永恒产业”,这种新颖的提法受到理论届及学者好评。《五峰茶业科技进步与发展》一文提出了“茶园是茶叶生产的第一车间”、“茶叶加工要走清洁化、自动化”、“茶业生产要有忧患意识”。《努力挖掘地方茶树良种 打造五峰精品名牌茶》一文中提出了“建茶博馆;保存五峰百年以上的老茶树,以及五峰104、五峰212、五峰310等优良茶树母株,保护五峰的地方优良茶树品种资源……。”从1978年以来,陆续在《中国茶叶》、《茶业通报》、《中华茶人》、《中国茶叶加工》、《茶叶科学技术》、《贵州茶叶》、《茶叶机械杂志》、《茶叶通讯》、《茶苑》、《福建茶叶》等专业刊物上发表《半高山茶区发展名茶生产的好经验》、《五峰茶业简史》、《打造“采花毛尖”成为“湖北第一名茶”的构思》、《谈谈有机茶生产与加工技术措施》、 《五峰212、310茶树品种选育情况》、《关于宜昌茶业可持续发展之路》、《五峰柳叶早新品种选育研究报告》、《建无性系茶树良种茶园技术总结》、《五峰茶诗》、《采花毛尖》、《水仙春毫》、《长乐毛尖》、《向师傅茶》、《五峰毛尖》和《五峰212、310茶树新品种选育报告》等专业论文及文章近百篇,其中获国际、全国及省、市自然科学论文评选奖30多篇。有的文章还分别刊入《中国农业文库》、《中国当代论文选粹》、《21世纪中国茶业经济论坛•论文集》、《功在千秋——构建和谐社会新闻人物理论》等10多部论文集中。作为编者参加了五峰农村科普丛书《名优茶开发综合配套新技术》和县政协文史《云雾山中出好茶》两书的出版。还有《应用生态防治茶园病虫原理及技术,建设无公害有机茶园》、《五峰第二次茶树新品种选育试验、示范情况总结》、《五峰无性系茶树良种选育工作情况汇报》、《弘扬茶文化发展茶产业 繁荣茶经济》、《茗茗谈谈茶文化的核心价值》、《“鄂茶7号”及五峰212、310茶树新品种简介及栽培技术要点》、《努力挖掘地方茶树良种 打造五峰精品名牌茶》、《五峰602参加全国第四轮(2008年1月——2013年12月)茶树新品种区试的茶苗已全部送达到各区试点》等近百篇文章收入《五峰畜特信息》、《五峰茶叶信息》中。
经覃士才多年收集整理的《五峰茶诗》在江西《农业考古•中国茶文化专辑》2007年第5期刊登,这是我县有关茶史诗词第一次在国家核心茶叶刊物上公开发表,既可研究五峰茶叶历史,又丰富了我国茶叶历史文化。本人撰写的《五峰茶诗》载入2014年12月由中华文化传媒出版社出版的《颂歌献伟人,唱响中国梦》P873——875页; 2015 年12 月中国文化传媒出版社出版的《民族之魂——古今爱国诗典》第972——974页。两书自费共购10本,分别赠送给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档案馆、县图书馆及冯启阳(广东英德市)、王诗典、王诗告、骆定银、向光泰、望开勤(宜昌夷陵区)、覃士才等人。经十多年收集整理编印了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李先念、江泽民、胡绵涛……等几十位名人对茶叶的论述,2005年7月胶印成《名人与茶》一书进行交流。他还收集整理打印了《五峰土家族自治县茶叶史料》10册,计30余万字,可供今后研究五峰茶史参考。
“覃”字、“覃”氏,在中国是一个很古老的文字及姓氏。四千多年前,我国商朝时代的甲骨文就有“覃”字。《中国覃氏通书》载“覃氏带姓的最早祖先是覃伯益。”“姓氏是文明的曙光,是血缘的标志,是婚姻的纽带,是部落的开端,是国家的根基”。 族谱(家谱)与方志、构成了中华民族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是官私史书重要补充。毛泽东主席曾经指出:“搜集家谱、族谱加以研究,可以知道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也可以为人文、地理、聚落地域研究,提供宝贵的资料。”参与父亲多年的艰辛努力,修编了五峰第一部图文并茂的“长乐房覃氏族谱”,至2015年8月止,先后5次共印85本,并先后惠赠于上海国家家谱阅览室(馆)、郑州中国家谱档案馆;广东省英德市(广东茶叶技术学校)、湖北省宜昌市、松滋市、长阳县、五峰县档案馆;湖北省、三峡大学、长阳县、松滋市、五峰县图书馆;五峰县文物博物馆收藏。2014年参与了《中华覃氏志•湖北卷》的出版工作、2015年参与主编了《中华覃氏志•五峰卷》的出版。
五、感人的情怀
回首采花事,以茶相期许。退休后,作为一位知名的茶叶专家,他还有未了的三个心愿:一是时间和精力允许,他想把这几十年来收集、打印以五峰为主的茶叶历史、茶树栽培、茶叶加工、茶树选育、五峰名茶简介、茶业论文以及有关茶业照片数百张等资料整理装订成册(预计50册,约350万字以上)捐赠县里收藏,以供后人查阅五峰茶业历史。二是将多年来自费购买、订阅的茶业书刊捐赠给县里收藏(已向县图书馆捐赠茶叶文献资料计1143册,有收据)。三是作为一名党员,只要单位和组织需要,愿做一些茶叶科技研究方面的工作,为五峰茶业贡献余力。他还表示,能取得现在的这些成绩,他要特别感谢县农业局、县畜牧特产局、采花、长乐坪和渔洋关的乡镇党委和政府以及五峰镇香东茶场等单位对他工作的理解信任和支持。感谢曾经真心实意支持和帮助个我的同仁同事。
在采访接近尾声的时候,他深有感慨地告诉笔者:“以身许茶40多年来,为五峰茶业史上实现或创造了多项零的突破。积四十多年的茶叶科技工作经验,这就是‘四勤’,即勤动脑、勤动嘴、勤动手和勤动腿。我常年在外,工作和家事很难兼顾。说句实在话,在那些业务成果和荣誉称号的后面,还有子、女的理解与支持——作为父亲却没有给子(覃祥锋)、女(覃祥旺)找一份工作,自感愧疚不已;更有因工致成二等甲级残废(1977年7月21日在五峰国营香党坪药材场致残,至今全年生活费仅670元)的贤妻良母——杨才珍,30多年来,用她仅有的一只右手拖儿带女,勤俭理家,对我工作的理解和辅佐。若是没有大家的帮助、支持与合作,个人将一事无成。”
兄弟情、亲情永远不能忘。1988年覃士才进40岁,当时还下派在采花乡政府工作。农历二月初二,是覃士柱、覃士磊、覃士落他们3兄弟到城关后,给采花乡政府打电话说家里有急事要速回,那天覃氏下乡到黄家台村,乡政府派专人把覃氏从村叫回说派专车送回城关,并说有3个弟弟已经骑摩托车从城关出发来了,在3位弟弟的接应下,那天下午覃氏回到了城关过生日;1987年12月覃氏的第2学历“北京人文函授大学”毕业,有一年的学费是大弟弟覃士柱给予支助的;三弟覃士落给他大哥买了一部缝纫机,并带侄儿覃祥锋到“羊城”去玩了一趟,回来后他写了篇小作文——“四爹带我下羊城”;近20年来,璐伊她们家,每年正月或二月都3人或派代表来大爹家拜年;2015年4月底覃氏在宜昌市第二人民医做心脏手术,祥迅他们家3人到医院看望;在五峰、宜昌住院期间及回五峰后,还有很多侄男侄女亲戚朋友来看望……;兄弟情、亲情、朋友情现就不一一例举。
“献身茶业终无悔,心底无私天地宽”。提起覃士才文章中的这句座右铭,他接着表达了自己的心声:“我作为一名茶叶科技工作者,对事业、对人生、对他人,用一句科学发展观的话来说,这就是‘要科技创新,就要尊重科学,坚持以人为本;不唯上,不欺下、不唯书,不唯心,要唯实;要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要坚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同时,我也欣慰地向自已的父母、老师、同学、亲朋说一声:我为五峰的‘茶’尽了心,努了力,成功了;为五峰的茶农奉献了自己一份爱心;更园了父母为我取名的梦。”
个人小传摘要已入《中华覃氏志。湖北卷》P169页;《中华覃氏志。五峰卷》P88——89页。
主要参考资料:
1、1998年6月曾岑夫《科技兴茶 矢志不移》——记宜昌市管优秀茶叶专家覃士才同志(五峰文史资料•第八辑《云雾山中出好茶》)。
2、采花乡党委乡政府1990年3月15日撰写的《依靠科技进步,茶乡由穷变富》材料。
3、1985年——1989年采花乡及黄家台村茶叶情况统计表。
4、1989年5月——1992年6月五峰采花毛尖名茶鉴评获奖情况登记表(省农业厅经作处、采花乡政府、县农委、县畜特局四家盖章)。
5.1988年3月采花乡党委、政府撰写的《覃士才同志简介》报县委、政府。覃本人获政府晋升一级工资的奖励。
6、采花乡王云锋1992年6月30日采写广播稿《采花茶叶的功臣——覃士才》(县广播站7月4日播)。
7、长乐坪镇曾庆福、王鑫、邬运基、裴红权1995年6月12日给县广播站采写的通讯《沤心沥血创名优,长乐毛尖三连冠》手稿(6月13日播)。
8、县委宣传部李平、肖长富撰写《茶山有只“金凤凰”》一文,在1997年元月27日中国《科技日报》第四版刊登并入《中华改革英杰》一书。
9、覃士才1997年12月15日,根据宜市字[1997]116号文件撰写的《两年业务工作情况简介》打印件。
10、以身许茶四十年——记五峰土家族自治县茶业局正高级农艺师覃士才。
注:作者系县档案局 廖崇刚。笔名:曾岑夫、武方智文字材料摘自2010年10月五峰覃远照主編的《采花風情錄》一書。
( 此《覃氏全家福》载入2015年12月出版的《中华覃氏志•五峰卷》第27面)
覃士才邮箱:wfcyxsc@163.com (我的博客里有很多出国照片)13997674096
QQ号:983284086